上周见了个做法务咨询的老板,他兴致勃勃地跟我说买了套 “万能管理系统”,理由是供应商拍胸脯保证, “隔壁公司用了三个月就多赚 50 万”。我问他系统具体能解决什么问题,他支支吾吾半天,最后说:“管它呢,别人能用好,我肯定也能。”
这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很多企业买软件时就像被施了魔法,瞬间丧失基本判断力。供应商只需要抛出 “某某大客户用了我们的产品业绩翻番”“花 5 万赚 100 万” 这类话术,就能让客户乖乖掏钱。
他们忘了问最关键的问题:这个软件到底能解决我的什么问题?它的功能逻辑和我的业务流程匹配吗?所谓的 “成功案例” 里,软件到底扮演了多少权重的角色?
就像有人告诉你 “喝这款水的人都活到了 90 岁”,你信吗?理性的人会先搞清楚:这些人本来就注重养生?还是水质真的有神奇功效?但企业面对软件时,往往就成了那个只看 “活到 90 岁” 结果的人。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 “失智” 还会传染。当一个行业里有几家企业因为这种逻辑买了软件,其他企业就会跟风:“他们都用了,我不用就落后了。” 最后大家集体为无效软件买单,还安慰自己 “这是必要的信息化投入”。
其实破局的关键很简单:把 “别人用了能发财” 换成 “我用了能解决什么具体问题”。比如库存管理软件,先问自己 “我是不是经常爆仓或断货?”“盘点需要花多少人力?”,再看软件能不能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毕竟,软件是工具,不是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