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谷资源网

专业网站建设资源库

关注“问题学生”:把显微镜换成万花镜——论教育者的视角革命


在一所小学的心理咨询室墙上,我见过这样一幅稚嫩的涂鸦:无数双眼睛从天花板上垂下来,瞳孔里伸出密密麻麻的标尺,正在丈量着蜷缩在墙角的小人。这幅画道出了教育的某种困境:当我们用审判者的目光打量孩子,所有成长的律动都会异化为亟待修正的偏差。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七至十二岁的孩子正经历着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认知跃迁。那些被视作"问题"的坐立不安,实则是神经元在编织新的联结;那些被斥为"捣乱"的追问,恰是抽象思维萌芽的征兆。就像春天里抽芽的柳枝总要随风摆动,儿童的发展轨迹本就蜿蜒曲折,用成年人的线性思维去匡正,无异于给蝴蝶的破茧套上模具。

梅贻琦校长面对舆论风暴时那句"学生没有坏的",闪烁着教育智慧的光芒。当整个社会都在用道德标尺丈量那个与人争执的学生时,他却俯身拾起摔碎的镜子,从每一片锋利的棱角里照见教育的裂痕。这种视角的转换,让惩戒变成了自省,让对抗化作了对话。正如陶行知先生奖励犯错学生的四颗方糖,苦涩的错误里竟能析出成长的甜味。

苏霍姆林斯基在玫瑰园里的教育实践更具启示。当那个摘花的小女孩怯生生地摊开手掌,教育家看到的不是破坏公物的"坏孩子",而是一个想把春天送给病中母亲的赤子。这种视角的转换,让训斥变成了抚慰,让惩罚化作了共情。在莫斯科郊外的那个午后,玫瑰的馨香里飘散着教育的真谛:当我们蹲下来与孩子的目光平齐,所有的"问题"都会折射出彩虹般的光谱。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修剪枝杈,而在于培育根系。那些被贴上"问题"标签的孩子,不过是举着独特棱镜的天使,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折射世界的斑斓。当我们把显微镜换成万花镜,就会发现:所谓的问题学生,不过是尚未破译的成长密码;所谓的偏差行为,恰是生命拔节的清脆声响。教育的真谛,或许就藏在这种视角的革命里——不是把孩子们修剪成整齐划一的盆栽,而是守护每颗种子按照自己的时序,长成独特的参天模样。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